从传说到传奇——泰和推动乌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20 14:49:22 游览次数:32

(全媒体记者邓勇伟)在泰和县有这么一种神奇而又独特的物种:它不仅由乾隆皇帝赐名,其药用价值还被华佗发掘,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当中。同时,它的活体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在全国属第一,其“后代”还搭乘“神舟飞船”遨游太空,进行空间生命试验。

  它便是有着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十大特征而与众不同的泰和乌鸡。关于它的传说流传至今,它的存在与养殖也有着2200余年的历史。

  凭借“人无我有”的优势,泰和县始终紧盯乌鸡养殖、加工产业,深挖产业发展潜力。特别是近年来,该县在品种培优、产品研发、标准创建、品牌提升上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初步形成了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格局,让小小乌鸡成了丰农富民的大产业。

缘起

  在泰和,乌鸡又被称作“白凤仙子”,那是因为在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泰和武山时,看见处处丹桂飘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大家饮酒论道,赏景赋诗,并相约500年后的重阳节再游武山。殊不知,500年后武山一带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颓废不堪。

  吕洞宾遂与诸仙商定,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丹药炼成正待出炉时,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两位白凤仙子携带瑶池琼浆玉液置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仙子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被烈焰淬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并幻化成了“丛冠、缨头、绿耳、胡须、丝毛、毛脚、五爪、乌皮、乌肉、乌骨”的白凤乌鸡,常留在人间,为百姓祛病驱邪,造福天下,后被世人誉为救苦救难的“神鸟”。

  白凤仙子传说源远流长。清乾隆年间,泰和进士姚颐的长诗《泰和鸡为旭庄主人赋》:“名鸡来自家江南,虎鼻峰北岩穹嵁。传说仙人炼铅汞,丹泉流出山下潭。村鸡膈膊戏潭侧,金膏玉液嘴且含……”就已提到乌鸡的传说故事。1992年的《泰和文史资料》、2000年的《神鸟·武山凤》、2005年的《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等刊物,也都对白凤仙子的传说故事作了详细记载。

  再说武山。当地泉源丰富,东南西北四岩均有泉水,独西岩泉源最多,流量大,泉位高,春夏两季,泉涛如雷,数里之遥可闻。武山鸡唯有饮用西岩泉水才能不变种,如移养它处,则往往发生变异,正所谓“不吃武山水,不算武山鸡”。

  据汪陂涂村养鸡世家的《涂氏族谱》中记载,“地产红冠、绿耳、白毛乌骨鸡,乡人称为羊毛鸡,性最益补,巨家显宦多购求之。”可见当时泰和乌鸡已有养殖。而清朝乾隆皇帝见泰和乌鸡不仅外貌超群,而且肉质细嫩,奇香味美,视为奇品异珍并赐名“武山鸡”,定为皇宫保健品,乌鸡也由此成为贡品。

高光

  坐拥宝贵的家禽种质资源,我国十分重视扶持泰和乌鸡的发展。

  1959年,在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的援助下,泰和县在武山北岩原汪陂涂村废址上建立起我国第一个泰和乌鸡专业化饲养场,至1960年,已形成一个年产万羽的种鸡场,为泰和乌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泰和乌鸡得以向全国的大多数省份广泛引种饲养和发展。1979年,泰和县又在武山东麓以南建立了“中国泰和乌鸡原种场”,成为我国唯一的泰和乌鸡保种单位。

  改革开放后,泰和乌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99年10月,第一个乌骨鸡生态保护区在泰和建立,开始了原种乌鸡的“提纯复壮”工作。紧接着,泰和县政府成功注册“泰和乌鸡”商标,为泰和乌鸡领到了合法的“身份证”。2002年3月,9枚泰和乌鸡蛋搭乘“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停留7天,围绕地球飞行108圈,进行生命胚胎研究试验。返回地球后成功孵化出来的3只太空乌鸡,现在已经子孙万千。

  其实,对于泰和乌鸡“优待”和其获得的荣誉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便已显现。当时,泰和乌鸡便在博览会上获“观赏鸡种”金奖。而后,2000年,农业部将泰和乌鸡定为首批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2004年,泰和乌鸡成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获得了原产地保护;2007年,泰和乌鸡参加世界地理标志大会展览,被列入世界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2016年,泰和县“泰和乌鸡养殖系统”成为农业部公布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彼时,得到各方关注的泰和乌鸡还加快了下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如,乌鸡白凤丸、白凤乌鸡酒等,均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其中,一句“汇仁牌乌鸡白凤丸,调出女人好状态”的广告词在2004年央视播出后,让泰和乌鸡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妇孺皆知。

振兴

  作为传统产业,又为优势资源,泰和乌鸡产业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

  早在2016年,泰和县便印发了《关于加快泰和乌鸡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省农业厅出台了《江西省农业厅关于加强“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泰和乌鸡、崇仁麻鸡、宁都黄鸡”等地方鸡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省农业厅牵头、省直13个单位组成的地方鸡品牌建设协调推进小组和省级技术专家组,加强地方鸡品牌建设的统筹协调和技术指导,并加大畜禽养殖标准化项目、产业化扶持、惠农信贷通等资金整合力度,向地方鸡品牌建设倾斜。

  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泰和县委、县政府重点聚焦做大供应链、强化加工链、拓展市场链、筑牢发展链的“四链”,打造泰和乌鸡全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做大供应链。出台奖补政策,引导泰和乌鸡养殖由传统型向工厂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规范的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养殖模式,发展一批养殖大户,壮大产业规模,助力乡村振兴。

  强化加工链。先后制定出台《泰和乌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泰和乌鸡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近5年共投入3.2亿元。目前,泰和乌鸡产品有八大系列140个品种,培育以屠宰加工、药品、保健品、调味品、乌鸡酒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拓展市场链。通过主流媒体、冠名高铁、品鉴会、城市广告、自媒体等方式,开展“泰和乌鸡”公用品牌宣传推广,扶持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打造泰和乌鸡品牌店、餐饮企业,开拓月子中心、康养中心等新兴市场,促进线上线下同步营销。

  筑牢发展链。鼓励重点加工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研发泰和乌鸡“食”字号、“健”字号、“药”字号等新产品,提升泰和乌鸡产品附加值,推动产能提档升级。截至2023年,共建立企业标准14项,获得发明专利84项,新增产品12个。

  与此同时,泰和县还以节为媒、以文兴业,于2005年举办了首届泰和乌鸡节。2023年举办的以“世界珍禽泰和乌鸡”为主题的乌鸡节为期3天,共设置了产业发展论坛、项目签约、嘉宾游泰和、电商直播大赛、书画摄影展、主题晚会等九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丰富了泰和乌鸡的文化内涵,还提升了泰和乌鸡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业绩。

  “这‘白凤仙子’,不仅‘颜值’一流,还撑起了泰和的支柱产业。”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介绍,按照计划,“十四五”末,泰和县乌鸡饲养量将超过3000万羽,产值突破100亿元。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一只小小的家禽到一项硕果累累的丰农富民产业,乃至农业产业化的支柱产业,通过不懈的努力,泰和县正以笃定且稳健的笔触,将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书写成新时代的经典“传奇”。

来源:井冈山报


赣ICP备202200630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使用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