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闯出共富路—— 新干七琴镇“强村公司”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时间:2024-08-06 08:46:27 游览次数:144

(全媒体记者吴广城)盛夏时节,记者走进新干县七琴镇,发现该镇乡村产业经营正在发生着新变化:各村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按照“1+3+5+15”组织架构,成立1个镇级“强村公司”——七琴镇琴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合七琴供销社、七琴粮食合作社、淦琴林业专业合作社等“三社”,下设粮食、农机、林业、广告传媒、建筑工程等5个全资子公司,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抱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

镇里开公司 发展添动力

新干县七琴镇属于山区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受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存在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农业生产规模偏小、效率偏低,集体经济薄弱,粮油生产压力大,农民增收渠道不足等诸多困难。

为突破困境,该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想办法、顶住压力破瓶颈、探索创新找出路。自2023年11月以来,该镇围绕“强村富民”目标,以村级集体增收为主线,全镇铺开“强村公司”建设。通过“多村合作、整镇组团”,优化整合资源要素,以集约化、市场化运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强村公司’在经营范围、渠道上有严格限制,而对接市场时在深度、广度上都有明显优势。”七琴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七琴镇琴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镇里“强村公司”的龙头,主要负责项目承接、行政管理和财务管理,其他5家全资子公司的主责主业各有不同。比如农机公司主要负责农业生产托管、农业机械服务和育秧;林业公司以全省集体林权改革为契机,采取“林户+村委会+林业公司”新型合作模式,积极探索破除分林到户后林地碎片化、林下经济发展薄弱等困境的方法;广告传媒公司主要负责广告设计制作、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粮食公司主要负责土地流转、农技推广和农资销售,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建筑工程公司主要承接全镇100万元限额以内工程项目。同时,积极重建供销社,在现有市场价格基础上下浮10%以上,为种植大户提供农资与农机服务;利用供销社农资服务优势成立粮食合作社和林业合作社,将全镇粮食种植大户纳入进合作社,促使规模林业种植大户抱团发展,打造2+2模式(即七琴供销社+农机公司+粮食合作社+林业合作社)链条式合作服务模式。

该镇“强村公司”自成立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牵头指导下,凝聚党员、乡贤、青年志愿者等力量,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引领群众增收致富上取得了较好成效。

集体稳增收 富民有办法

“‘强村公司’是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大集体企业,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资成立,由村干部兼任经营和管理人员,每个村以土地经营权、林地资源入股,并出资1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该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说,“强村公司”旨在整合资源、打包经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长足发展。

“我们公司是去年11月组建成立,至今合同承揽工程个数20多个,总额超500万元。”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邓辉说,他们主要承接全镇的农田水利设施、“水肥一体化”、市政工程、美丽乡村景观建设等镇村小额工程,有效将原有的建筑工程业务由私营转化为集体,让小微工程晒在阳光下,探索预防基层微腐败新模式。

在土地流转方面,该镇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为抓手,并以入户走访、田间交流等方式积极宣传,让村民们充分了解土地流转的流程、收益等情况。截至目前,该镇共流转土地1.3万亩,其中,挂网公开招标4300余亩,2个村1500亩土地交由农机公司全过程托管耕作,其余土地进行半过程托管。

“土地流转不仅把我们从土地劳动中解放出来,还可以通过务工、种养等增加收入,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了。”七琴镇龙文村村民曾志平开心地说。

抱团发展,“小个子”也能变成“大块头”。春节期间,该镇率先在龙文村举行整村土地流转分红仪式,发放分红款16.7万元。“通过土地规模流转,平均每亩流转价格提高了近200元。去年以来,仅土地流转费一项就可为全镇群众增收300万元以上。”粮食公司负责人李海生自豪地说。

如今在七琴镇,“强村公司”打通了农村经济的“任督二脉”,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村兴产业 引才促发展

对于发展“强村公司”的创新实践,七琴镇一直在探索中完善、在发展中规范。

组织保障到位,该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小组,该项工作也纳入了新干县改革攻坚项目试点;用工保障到位,建立全镇人口电子信息数据库,积极组织培训优质乡村工匠加入“强村公司”;要素保障到位,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对涉农资金给予全力争取,大力支持“强村公司”发展壮大。

该“强村公司”还由镇纪委入驻进行监管,总公司账务由镇财政人员派驻管理,对强村公司的项目建设、招投标、资金流动等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监管。每月抽取“强村公司”的项目工程量、材料采购、人工成本进行比价,规避产生利益输送等问题;对公司财务报表、工程决算等廉政风险点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入手监督,对监督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整改,为公司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该镇“强村公司”旗下的5个全资子公司正有序运营,不断承接全镇各类生产经营活动。其中,农机公司采购高速插秧机、旋耕机、联合收割机、农业无人机等农用机械20余台,并挂靠多部农机设备,为6000亩早稻提供从翻耕、播种、田间管理到收割半过程和全过程托管服务。建成一座水稻机械化育秧中心以及双层30亩温室育秧大棚,引进浸种、催芽、育秧等全自动机械化设备,单季育秧6000亩;建筑公司承接工程业务20多个,工程总额超500万元;林业公司以全镇630亩“水肥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省林科院、江西农业大学等权威单位,学习林下套种山香园、粉防己等中药材种植技术,引领示范全镇林下经济新发展;广告传媒公司承接镇村广告制作和承办文化活动200多起,业务超30万元,同时,组建一支20人的直播团队,每天开通“七琴山珍”抖音助农直播,上架直播腐竹、竹笋干等农特优产品20余种;粮食公司流转土地1万余亩,并促进粮农增收100余万元。供销合作社发挥机制全、平台大、渠道多等优势,辐射粮食合作社和林业合作社吸纳的200多户种植大户,预计将为全镇种植户节省农资与农机服务成本300万元以上。

“以前项目工程建设由第三方单位施工,镇村两级作为业主,主要是做好工程质量、工期方面的监督,话语权大打折扣,本乡本土的劳动力参与不多。现在由镇里的‘强村公司’来做家门口的工程,工程足额足量,工程质量也更有保证。”该镇炉村村支书李好平说,“强村公司”运营后,让全镇的乡村产业融合更深了、项目建设更稳了、群众增收渠道更多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水涨船高”。

“2024年全镇1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望在稳定15万元的基础上,再为每村增收6万元,示范带动近1000人就业。”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推动乡村振兴,就要靠改革、融合、治理,做好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这篇大文章,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吉安市人民政府网

赣ICP备202200630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
使用微信扫码分享